日前,记者从市交通部门了解到,我市将在2017年至2020年试点推进“美丽公路”建设,将旅游景区、国家级公园、特色小镇、历史文化名村(镇)、农家乐、民宿经济、科创城等用“美丽公路”串珠成线,努力形成“畅、安、舒、美”的风景风情线、科创产业线、生态富民线,着力建设路网体系完善、技术等级规范、服务品质优良、路域环境优化、客运服务覆盖、安全便捷高效的“美丽公路”网
摒弃“劈山填河”老办法
“‘美丽公路’建设是‘美丽滁州’‘美丽县区’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以‘美丽公路’建设为抓手,引领和带动路域环境、路域经济的发展,是‘美丽公路’建设的出发点和目的。”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需要规划部门高水平地编制并落实建设规划,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注重联成网、形成链,同时注重加强监督,做成精品工程。
同时“美丽公路”在设计理念上需要摒弃过去道路“越宽越好、越直越好”的旧思维,引入“美丽”元素,树立“宜宽则宽、宜弯则弯”的新理念;在建设过程中,要反对过去“大开大挖、劈山填河”的老办法,实施顺应山势地理、保护自然山水的新方法,将“路域原生态”置于重要的前置环节并敬畏自然、敬畏生态,着力实现公路与周边环境紧密融合,路域景观浑然一体。
市域高速均设景观小品
工作人员介绍,“美丽公路”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迎难而上的坚韧。根据规划,2017年底,各县(市、区)需完成县域“美丽公路”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的制定,同时报市“美丽公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2018年年底,各县(市、区)根据本地实际完成1-2条“美丽公路”示范路建设。树好典型、总结经验,推进“美丽公路”建设向纵深发展;2019-2020年底,各县(市、区)结合县域经济和公路建设实际,持续推进“美丽公路”建设,做到联网成片、串联成线,以进出城公路、景区、村镇等为主,建成一批集道路、景观、小品、驿站于一体的精品线路;2018年-2020年年底,市域境内的所有高速公路要进行景观建设(改造),以地域历史文化名典、非物质文化遗产、著名景区景点、历史遗产等为内容,在收费站场、服务区、枢纽互通等地建设显著的标志性构造物和小品景观,达到“以景识市、以景识县、以景识区、以景知境”的要求。
城乡公交将实现一体化
“美丽公路”建设时需要结合道路建设、路网升级改造以及其它公路工程,创新“路景融合”建设发展模式,区分镇村特色,并在适当的部位建设景观小品,让出行、旅游的人们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行,路中有景,景中穿行,领略大自然风起树涌、万叶千声的美景,让盘桓在层峦山间、广袤平原上的道路如梦如幻。
与此同时,结合治超、治气、治尘、治水、治污、治骑路市场、治乱堆乱放等专项行动,实施“路域治理”常态化,使公路建设与青山绿水同在,美丽与发展共赢。建设一批生命安全防护工程,结合安保工程、道路交通安全五小工程、县乡道升级改造工程、农村道路畅通工程等项目,在四通八达的公路网上建设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的“防护网”。路美丽了,沿路的客运班线车也需要改善。规划要求积极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加快农村客运模式改革,创新农村客运机制,整合城乡客运资源,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实现公交服务均等化。
山美水美路美共融共景
“‘美丽公路’建设并不是独立进行的道路建设,还需要结合‘三线三边’、‘美丽乡村’、‘全域旅游’、‘河长制’、森林城市建设等工作的同时进行,才能带来农村环境的华丽蝶变。”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美丽公路”建设的同时,需要落实“三线三边”的要求,在公路路域开展洁化、绿化、美化行动;结合绿色长廊工程,合理流转绿化用地,做到路域绿化全覆盖;结合撤并村组行动,合理规划通村组公路,实现路田分家、路宅分家;结合“河长制”,做好公路路域库塘、河流、渠道、排水沟的整治,清除垃圾,消除污水直排,通畅其流,让路美水美共融共景、相映成趣;结合公路日常管养,全面推行预防性养护,避免公路服务水平的迅速衰减,提升公路通行质量和出行的舒适度。